昨天发现的一些系统漏洞被草率地堵上了,尽管堵得不太彻底,不过还是证明了学校是在关注着学生们生活的“某些”方面的,只不过关注点有些偏颇:
学校有时间修系统漏洞,没时间回应学生正常出校的诉求;
有钱搞五颜六色的通行码,没钱改善一下混乱复杂的教学系统;
有能力与各种大小企业洽谈,没能力给学生多放几个垃圾桶、换一个好用的饮水机…
不禁想问:为什么这所“世界一流大学”、“全国最好的本科教育”,竟于在读生的心中积累了如此多的愤怒和无奈?为什么学校的行政管理正一步步远离它应有的、与学术能力相匹配的水平?
原因或许很复杂,但盛行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应该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之一:在这些风气的影响下,学生变成了行政的末端,是一群纯粹的被执行者。行政的目的发生了变化,学生已经不是行政主体,而是被作为一个对象;不是一群有着各自想法和目标的成年人,而是作为一个个统计数字中的一部分。越来越少的行政者考虑的目标是学生,越来越少的人敢于就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真诚地面对和沟通。
疫情防控、垃圾分类、文明城市、新生书院… 很多理由变成了对外或对上级展示的成果,变成了工作总结中的一个个“实现了”的目标,也同时变成了种种问题的导火索、随意决策的挡箭牌。正是在些背景下,有一些决策者,他们拥有着各方面的资源,不错的整体目标,却做着连大腿都懒得拍的决策;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。每天还是会照常下班,将车从地下停车场中开过不允许学生通行的东门,冬天路上也不会有像学生生活区中那样的雪和冰。很显然,这里可能是学生的半个家,却不会是他们的家。
“倘若批评不自由,则赞美亦无意义。”已经有很长时间,无法得到回应的校内诉求转向了校外,先像石子一样激起千层波浪,再被“石沉大海”,种种声音埋没在互联网的一角。同时,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们,可能无暇顾及那么多的“小事”,无暇再去追究一些过去的责任:他们希望在这里,能为自己、学术界或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学那么一些知识;他们希望这里能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向上的转折点;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能力,再去和这些事情做太多的斗争。他们希望,他们的这所大学,会是一所令他们骄傲的大学;他们需要的,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回应,一个简单的举措。
最令人心寒的莫过于,当下的再次“封校”已不是偶然,而是种种原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。手中的校园卡失去了通行权限,而我也正在找寻对这里渐渐失去的信心。
灰掉的通行码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变成不同的颜色,但灰掉的心可能会永远显示“无通行权限”。
Limos
Mar. 4th, 2021
Also on Telegram: https://t.me/MindFragments/1340